今天是:

导师队伍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与研究生 >> 导师队伍 >> 正文

民族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发布日期:2023-09-22    作者:     来源: 金沙娱场城官网3833学科办    点击:

一、学术带头人

   林艳女,1971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民盟盟员,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民族学学科带头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方向学术带头人。现任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理事、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关系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人口较少民族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工作期间,先后在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完成硕土和博士阶段的学习,并获得相应学位。近几年,分别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黑龙江省教育厅及黑龙江省文化厅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等各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等多项。在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其中两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近几年获得黑龙江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各一项、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两项。


   谭杰,女,硕士,教授,中国少数民族史方向学术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省历史学会理事,佳木斯市政府特聘研究员。曾获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十佳教学优秀奖等荣誉称号。承担《世界当代史》《国际关系史》《赫哲族历史文化研究》等课程。主持教研课题10余项,其中主持黑龙江省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2项;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参与);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3部。学术研究重点从事赫哲族历史文化研究,在该领域研究中主持科研项目8项,其中主持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黑龙江省社会科学艺术学规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在《学术交流》《黑龙江社会科学》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编学术论集1部。

   于善波,男,教授,民族学方向学术带头人。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名师、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省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曾获省首届教学管理质量奖、省师德先进个人,校优秀科研工作者、教学标兵,兼任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理事、黑龙江省国际经济与贸易学会理事、黑龙江省管理学学会理事、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咨询专家、市政府专家咨询顾问委员会专家。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社会科学基金4项、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和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5项,发表论文40余篇,撰写专著1部,编写教材8部,获省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佳作奖3项,市政府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省教育厅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教育科学规划办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研究方向:民族经济与文旅产业融合、文化产业管理。


   李莉,少数民族艺术方向学术带头人。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主任,音乐学专业负责人,二级教授,国家一级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获批“黑龙江省文化名家及六个一批人才”荣誉称号。授予亚洲国际文化交流使者和功勋演员称号,连续多年被聘为黑龙江省艺术规划课题评审专家和黑龙江省艺术类统考面试评委。

在科研和教学方面以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就业导向为前提,充分挖掘学生学习和研究的最大潜能,把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学术品德言传身教给学生。近三年间带领研究生和学术骨干先后主持获批立项:1、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奴儿干都司《永宁寺记》碑——古满语文字考究。2、中央支持地方改革发展资金人才培养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多层次非遗音乐人才培养》。3、国家文化旅游部项目《赫哲族乌日贡节庆文化助推文旅融合发展研究》,全国有31所高校获批此项目,李莉是黑龙江省唯一获批者。

在生活中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参与学生的职业规划,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永远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二、导师组成员

邱洪斌,男,1963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C类人才。现任黑龙江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黑龙江省痛风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黑龙江省“双一流”特色学科北药与功能食品学科负责人。

兼任教育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人口较少民族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药食同源分会副会长等。近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民委项目等2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部省级及其他奖项30余项;主编及参编教材、著作20余部;发表及参与发表中文和SCI收录论文170余篇。


   孙彦峰,历史文献学博士,佳木斯大学金沙娱场城官网3833教授,主要从事东北民族文化、东北地方文献研究。先后发表了《<黑龙江述略>史料价值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3年第3期)、《清代黑龙江锡伯族食俗文化探究》(《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年第4期)和《地方高校对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路径探析——以佳木斯大学保护与传承赫哲族传统文化为例》(《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年第6期)。

多年来一直从事东北边疆民族文化的研究,尤其侧重东北民族文化史料的挖掘和整理,主编了国家十二五规划的东北三江流域文化丛书《塞外悬壶——松花江流域民间医药文化研究》,撰写了十万余字的《黑龙江述略注释与研究》研究报告。


李光杰,男,二级教授,博士,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负责人,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现担任黑龙江省语言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佳木斯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特色研究基地——三江流域文明研究中心主任;佳木斯大学赫哲族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佳木斯大学人才队伍建设“百人计划”教学科研骨干;佳木斯大学科技创新团队——三江区域少数民族文化创新与社会发展团队负责人。


 胡振江,1970.11,黑龙江省勃利县人,外国哲学博士, 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俄罗斯宗教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黑龙江省哲学学会理事、黑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常务理事。

现主持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社会科学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黑龙江省教学改革项目3项,近五年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核心论文3篇,出版专著1部。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业项目1项,省级大学生创业项目1项。

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

1989.09-1993.07齐齐哈尔师范学院 汉语言文学教育

2003.12-2006.12黑龙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

2013.09-2019.06黑龙江大学 外国哲学博士


   齐晓明,女(1971—),哲学博士,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硕士生研究导师,中国马哲史学会理事,黑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出版科研著作7部;专著1部,主编教学辅导教材2部;发表教科研论文30余篇,发表在《科学社会主义》、《教学与研究》、《北方论丛》、《学术交流》等核心刊物6篇;主持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项,主持省级教学研究课题4项,参与各级各类教科研项目共35项;获省级教学科研奖2项。现讲授课程3门,包括本科公共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研究生专业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生公共课自然辩证法概论;共指导研究生24名,22名已获硕士学位。


张月梅(1976—),女,汉族,哲学博士,现任佳木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黑龙江省自然辩证法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及中国化研究。共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7项,其中1项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项任务项目、1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和省社科基金项目等,并且全部顺利完成。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北大核心期刊11篇。研究成果两次获得省优秀社科成果奖、省高校人文社科奖奖和省优秀哲学学科奖。曾获得黑龙江省骨干教师、佳木斯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佳木斯大学优秀教师、获得佳木斯大学“十佳优秀教学奖”、佳木斯大学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所带领团队获得“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已结题)、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到了的内在逻辑”(已结题)等省部级以上项目7项。出版独著一部,参与著作3部。国内外期刊公开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核心十余篇。获得黑龙江省社科将三等奖一项、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奖二等奖一项。


马伟,男,1976年生人,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日本侵华史实证研究、“满铁调查资料整理与研究”、近代中国农业经济史等。中国民族学会会员、中国农史学会会员、黑龙江省高校思政教学研究会会员、黑龙江省高校思政教学研究会(研究生思政课)理事等。

近年关注的方向是:近代中国畜产经济史、农家经济史研究等。在近年所发表的学术专论中,北大核心12篇,南大核心7篇,其中,《新华文摘》“观点摘编”“辑目摘录”各1篇,人大复印资料和人大清史网全文转载各1篇。出版专著2部,研究报告1份。代表性成果有《日本“北满移民”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博士论文《日本涉农会社中国东北“农业开发”研究》(2018年)等。主持国社科基金、教育部青年基金各1项,参与国社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各1项,以上均顺利结项。其中,国社科结项成果获五位盲评专家较好评介。2020年参与王思明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中国传统村落文化》,负责黑龙江部分。获得校级先进个人称号1次。


王春刚,男,1982年出生,黑龙江双鸭山人,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主任,副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近五年,主持和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课题等项目近20项,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2部,各类科研获奖10余项。


 常雪,1979年9月生,硕士学位,佳木斯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及专长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黑龙江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佳木斯市法学学会会员等学术兼职。

目前,主持教科研项目10余项目,参与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近10项;在《教育探索》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专著3部;多次获校级优秀教师、学生最喜爱教师、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王海亮,法学博士,现任佳木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佳木斯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负责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方向学术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长期结合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进行学术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等教科研项目10余项;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被《人大复印资料》和《红旗文摘》各转摘1篇;出版独著1部,参编专著3部;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科研奖励5项。有黑龙江省社会组织与社会建设研究基地(佳木斯大学基地)主任,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励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创业教育学会理事等学术兼职8个。为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黑龙江省委理论宣讲师资库成员、黑龙江省青年讲师团成员。获校优秀党员、先进个人、十佳研究生导师等校级以上荣誉称号10余项。


   崔秀兰,女,1968年出生。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以赫哲族为代表的人口较少民族历史文化。2003年任黑龙江佳木斯大学金沙娱场城官网3833中文系主任;2006年任佳木斯大学科技处副处长;2008年任木斯大学金沙娱场城官网3833副院长;现任《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主编。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人口较少民族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黑龙江文学学会”理事,黑龙江省普通话测试员、公务员考官。多次荣获佳木斯大学“优秀教师 ” 优秀共产党员” “五争当标兵”,“佳木斯市先进女职工”。“黑龙江省社科联先进科研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陈学军男,教授,民族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兼任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理事、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人口较少民族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黑龙江省协同创新中心“黑龙江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学术交流基地“黑龙江省三江区域社会文化研究学术交流基地”研究员。主要从事民族学、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文化、民族旅游、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

近年来主持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1项,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3项,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1项等近20项科研项目。主持编写专业著作2部、参编1部。发表CPCI-SSH、CSSCI、北大核心、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论文等近50篇。主持获得10项科研与教研奖励(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主持获得黑龙江省科技厅颁发的科学技术成果证书1项,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2项。

获得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优秀指导教师,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颁发的骨干师资证书,佳木斯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佳木斯大学教学能手,佳木斯大学优秀班主任,佳木斯大学优秀实习教师,佳木斯大学优秀实验教师等荣誉称号。

指导学生获得文化和旅游部大学生团队实践扶持培养项目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项等。指导学生获得第十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三等奖1项,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优秀奖1项,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东北赛区三等奖1项,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线路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奖1项,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优秀作品奖1项,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黑龙江赛区决赛三等奖1项,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黑龙江赛区决赛铜奖1项,黑龙江省“华泰杯”大学生公益创新创意大赛铜奖1项等。

Email:chxj02@163.com


   汪作朋,博士,基础医学在站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佳木斯大学体育学院学科办主任,体育硕士学科带头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青少年体能训练,幼儿体质健康,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国民族学研究会民族体育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人口较少民族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黑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信息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能分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委员,滑雪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黑龙江省学校体育工作先进个人。


 徐晓杰,金沙娱场城官网3833中文系教师,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校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校文艺学学科学术带头人、校师范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专家,省师德师风建设专家,省语言文字工作专家,佳木斯地区中小学教师资格面试首席考官。多年承担《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学批评学》《中学语文教学设计及实施》《文学经典鉴赏》等课程。主持《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空间叙事的国家形象及中国经验研究》等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项,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项,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项,主持《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困境及对策研究》等省新世纪教改课题3项;主编教材2部,副主编3部;获省优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优秀奖1项,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40余篇。《古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以<侍坐章>教学为例》被全国专业教育教学案例库收录;主持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被评为省本科一流课程。


 王久才,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党史、社会组织党建,民族文化,出版专著3部,参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团中央学校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项目、黑龙江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教育教学规划重点项目等近20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在《黑龙江高教研究》《北方论丛》《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核心期刊、高水平报纸发表论文6篇。获得黑龙江省社科成果三等奖2项,黑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


 程丽云,女,1970年11月生,黑龙江宝清人,哲学博士。佳木斯大学金沙娱场城官网3833教授,硕士生导师。承担本科生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承担硕士研究生课程:《历史学科基础与前沿专题》《历史学科教育测量与评价》。发表论文:赫哲族地区文化生态保护与建设.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02),独立;赫哲族传统工艺技术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及对策.黑龙江社会科学,2015(04),独立;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及传承的社会文化功能.贵州民族研究,2015(12),第二作者;赫哲族历史文化遗产开发与利用的成就及影响.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06),第二作者;赫哲族传统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02),独立。获奖情况:《赫哲族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开发研究》获黑龙江省第十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研究报告类佳作奖(2016年,第三作者);《清朝中后期赫哲族的社会变迁》(论文)获佳木斯市委市政府第十四届社会科学奖三等奖(2010年,独立)项目情况: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赫哲族传统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14BMZ064),第三参与;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改革开放四十年赫哲族社会变迁研究》(18MZB066),主持。编著情况:《中国传统文化导论》(副主编),东北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


 丁思尧,1998年至今工作于佳木斯大学,现为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少数民族艺术学术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黑金文化产业研究所负责人,国家民族画院特聘画家、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人口较少民族研究委员会理事、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民族文化遗产研究委员会理事、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传统工艺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艺术设计协会副会长。长期专注于赫哲族文化的创新性传承与创造性转化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一般项目《赫哲族伊玛堪文化符号的视觉化传播路径研究》;发表核心论文《赫哲族与那乃族文化交流互鉴的积极作用》《文旅融合背景下赫哲族文化的开发与保护》;在中国重要报纸文献《中国民族报》上发表论文《校地合作探索赫哲族文化保护新模式》,同时获得黑龙江省第五届艺术学科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主持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专项项目《赫哲族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在区域经济建设中的价值研究》;创作并出版《赫哲族英雄传说故事》系列有声绘本,获得2020年国家新闻出版基金资助,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20年度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出版工程项目。


   孟玲玲,1980.02生于讷河市,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文化遗产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人口较少民族研究专委会会员,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陕西当代水彩粉画研究院理事。

著有《色彩静物教学》《色彩艺术》《设计素描》《水彩画技法研究及实践应用》《高校美育课程设置与开放式评价体系研究》主持课题:2012年,主持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年度项目,《日本现代绘画对中国传统壁画视觉装饰美的继承与转换》;2020年,主持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赫哲族艺术小镇旅游模式研究》;2020年,主持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综合性大学医学美育课程设置与开放式考核评价体系研究》。参与课题:

2011年,参与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年度项目,《赫哲族传统鱼皮文化艺术研究》;2015年,参与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省级共建项目,《赫哲族风俗画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编号2015D070,结项时间:2019.3.12结项号:15D070;2018年,参与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项目,《赫哲族视觉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研究》;2019年,参与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民族创新思想下赫哲族民族文化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探索》;2021年,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赫哲族伊玛堪文化符号的视觉化传播路径研究》。


 赵垠婷,女,副教授,清华大学艺术硕士,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教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纤维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文化遗产研究专业委员会、人口较少民族研究专业委员会会员,黑龙江省艺术设计协会工艺美术分会副秘书长。工艺美术专业负责人。承担《赫哲族传统手工艺》、《染织工艺》、《纤维艺术》、《创业实践与训练》、《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与实践》、《黑龙江流域民族工艺研究》等课程。一直从事专业与教学,贯彻国家和区域本土民族工艺传承发展理念和机制,艺术作品在美、英、韩等国内外展出,获艺术类国际、国家、省级奖项20余项;主持、参与国家、省级科研课题10余项;主持、参与省、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0余项;指导学生省、校、市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互联网+比赛、专业比赛获项、获奖10余项;主持发明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论文10余篇;研究成果被市人大、佳木斯大学、区政府、镇政府、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等部门采纳。曾获校双十佳优秀教师、校师德先进个人、校优秀教师、校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XML 地图